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建立屬於自己公司的小型氣象站

整體空調系統的性能有很大一塊取決於天氣的狀況,當天氣變熱,整個系統的冷凍負載都會跟著提高,散熱的狀況也會跟著變差,耗電量也就跟著水漲船高.

問題是若是不去記錄自家公司附近天氣的變化,用中央氣象局的統一資料來做,雖然說網路上就可以抓得到,但他的取樣的間隔是一小時,並且取樣的點也不是在自己公司附近,想像一個情況,附近5公里的地方在颳風下雨,而公司附近其實還是豔陽高照,更何況散熱系統的安排會受限於地形或是建築物layout的影響,不見得擺在散熱很好的地方,去抓別人的數據來跟自家系統的運轉數據比對,其實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在管理上這樣的數據精細度不夠,其實誤差是很大的.

人口越密集的地方越難去安排好的散熱位置,因為寸土寸金,所以在台北市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氣冷式的冷氣,外機吊掛的位置有時候就在防火巷內(因為沒地方好裝),送出去的熱排風就直接撞到牆壁再回來,因為散熱不好,這樣的設備運轉起來一定要比別人付出多很多的運轉費用,故障率也高.

空氣的性質裡面,例如乾球溫度,濕球溫度,相對溼度,焓等性質基本上只要抓到兩個就可以藉由軟體推出其他的數據,所以基本上只要抓兩個數據就可以.

建立這些數據的意義在哪裡?當然是用這些數據來比對天氣和負載之間的相對變化,也可以用這些數據來驗證散熱系統的效率和操作策略是否正確,進而讓整個空調系統的運轉費用可以降低.

公司的訂單狀況不太可能固定每一季每一月都一樣,天氣的變化狀況也是一樣,訂單所帶來的產能狀況和天氣的變化都不可能是永久不變的,有了氣象資料,可以清楚了解空調系統跟上兩者之間的關聯,並進而加以分析能源的使用狀況,做為降低能源消耗和管理的依據.

要如何才能建立一套記錄天氣的系統,既然要連續記錄,監控是少不了的,跟我之前講過的,若是本身已經有監控系統,找到適當的sensor裝上去應該就搞定了,後端的資料輸出方不方便管理與閱讀則是和當初選擇的系統有關.

若是沒有監控的系統可以將材料都選好後,用無紙記錄器或小型plc加人機來弄,自己弄一套小型的系統起來,這樣就可以好好的來分析及管理了.

有些花了大錢建立起來的監控系統輸出的格式就像我之前很多文章講的,為了保護軟體的專利和權益,記錄到東西無法輸出到一般的軟體上閱讀.不然就是報個天價,反正東西是我獨家的,看你要不要.尤其監控系統因為高度的專業性,更是有這種現象存在,萬一又弄出一套雖然便宜的系統進來,但人員又要重新訓練,系統的後勤和維修也是可能又一樣的情況.

從是空調行業這麼多年,即使一些設備的基本原理都相同,但真正要應用卻是另一回事,因為控制的機制和線路不同,20年前的主機跟現在的主機原理完全一樣,但控制介面及電路就變得非常多,光以平常最常應用的微軟office軟體,如果還在用舊版的2000或2003,新版的軟體做出來的檔案例如附檔名為 pptx,xlsx的就打不開,若是降級使用,精細度及檔案大小就差很多.

主機及空調設備的控制何嘗不是如此,雖然紀錄的數據就是那些東西,但介面就不一樣,轉不過來的人就被考倒了.為什麼要做那些變化?就跟車子要常常改款道理一樣,幾乎新款一推出,舊款就難賣,當競爭對手都推出一些很炫的功能,不跟著推都不行.

機械上使用的無紙記錄器和人機介面因為使用數量大,(這些東西大部分都用在製程生產中),所以價錢當然比整套的圖控加PLC或DDC便宜(圖控通常一套至少一二十萬起跳),用在抓這些資料已經措措有餘,當然操作使用上也還是要學一下才會,不過比起大系統還是要容易一點.最重要的目的不就是那些資料嗎?抓到的資料就可以把這些平常疏忽的東西數據化,科學化,這樣很多東西做起來或改善起來就有意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