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種樹救經濟

這幾天的天氣爆熱,台北高溫37度C,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裡去,走到哪裡就是熱,而熱的商機與危機在哪裡呢?

人體不能承受太高的溫度,當氣溫高於體溫,人體的散熱能力就會變得很差,這個道理很簡單,假設我們今天要設計一個熱交換器,兩種流體之間的相對溫差越大,機器的熱交換效率越好,溫度越接近,交換效率越差,如果兩個流體溫度一樣,那麼熱交換幾乎是零,因為兩個溫差一樣的時候熱無法流動,這個有點像水路的原理,水流由高往低處流,若兩者水位高度相同,則水停止流動.

那麼這個跟種樹或是救經濟有什麼關係,一個是農業,一個是商業,另一個是天氣變化,跟空調工程的設計又有什麼關係?

其實這個東西關係大了,我們知道樹木可以涵養水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製造氧氣,最重要的是樹木可以降低空氣的溫度,很多的樹木可以讓周邊的空氣變涼.降低冷氣運轉的成本.人站在樹下遮陰處,溫度可以比太陽直射的地方低3-5度.

為什麼樹木可以有這種神奇的功效?因為樹木是活的,樹木在太陽直射的時候,樹木內的水分一樣會蒸發,蒸發作用就可以吸熱,就像我們的冷卻水塔一樣,靠水的蒸發把熱帶走,今天我在一個滿空曠的停車場,旁邊有一些小的灌木叢,用溫度計量地面的柏油溫度是50度,停在停車場上的汽車表面板金的溫度是47度,而小灌木叢的樹葉溫度呢?樹木是靠葉片行光合作用,答案是令人驚訝的29度,換句話講,樹木葉片的蒸發作用讓葉片的表面涼爽,跟水泥柏油相比,溫度差21度.

今天大家在講節能減碳,用的都是犧牲享受來換經濟,吹冷氣很傷本,但是不吹根本受不了,因為建築的材料都是高吸熱的東西,鋼鐵,水泥,柏油,玻璃,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沒有辦法行熱交換作用,而樹木可以,樹木憑藉本身的呼吸作用就可以調節氣流的溫度,國家地理頻道有介紹過義大利的法拉利工廠還是什麼工廠利用在廠內種樹以調節工廠裡面的溫度及濕度,這個是很聰明的設計,因為有樹在旁邊,就好像裝了一台自然的空調機,幫你調節溫度及濕度,而現代的都市裡面,幾乎都是鋼筋水泥,樹只是裝飾跟點綴用,沒有大自然的冷氣調節,於是乎天氣就越來越熱,因為陽光曬,汽機車廢氣的熱,再加上人類經濟活動產生的熱,於是乎就是越來越熱,越來越熱冷氣就要越來越大台,如此的惡性循環,雖然台北住了很多有錢人,因為只要在台北有自有住宅,而且沒貸款的,應該都稱得上有錢人,一坪地幾十萬上百萬,有個幾十坪房子資產價值就上千萬,但是再多的錢能夠不出門面對這些50度的鋼筋水泥和出門炙熱的空氣嗎?答案當然是不行.你去地下停車場取車的時候就知道,實在是很夠熱的.

有夠熱主機就容易噸數不夠不會冷,有夠熱氣冷的壓縮機就容易燒,有夠熱做冷氣的生意就有夠好,而做生意的成本就越來越高,因為吹冷氣很貴,你去看現在去什麼大賣場或是一般的小吃店很少有那種滿面清涼的的感覺,頂多就是不熱不流汗,要很舒服沒有,為什麼會這樣?能源越來越貴,而人類還在繼續惡性循環,假設20年後臺北盆地的夏日均溫到40-45度,那麼眼前的繁華跟價值將成為泡影,誰要住在火爐裡而且有能力住在火爐裡,最近的阿兵哥事件被人惡整是一回事,假設發生的點是氣候宜人的春天,他也不會中暑死掉.熱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

台灣的建築師好像還沒覺悟到建築物的設計要跟大自然結合,說實在話,一坪地假設數十萬一百萬,種一棵大樹的面積都不夠,不會有人這麼傻拿來種樹,就算有建築師體認到這個事實,業主,投資人,股東,商業算計也不會允許你這麼做,珍貴的土地是拿來賺錢,拿來種樹沒有經濟效益,之前台北一塊台北兵工廠溼地要開發,現在進度如何新聞沒報,但是一旦開發,綠地又少了一塊,都市空氣的調節功能更差,即使硬體的建築再怎麼光鮮亮麗,就像我前面講的,等到自己製造的後果讓居住的環境變成火爐,而且逃不離也跑不開,那時候再來後悔也不來不及,因為居住的環境早就毀了,一個大樹可以幫人類調節空氣幾百年,但是用怪手或是電鋸推倒只要一下子.暖化對於環境的影響是超乎一般人的想像的.尤其對經濟的衝擊更是大.

搞空調的人要有綠建築的概念,這是美國人搞出來的東西,也有很多建築物以申請通過綠建築標章為榮,在我看來這些商業炒作的成分居多,一個幾十層的建築旁邊一點綠化或是自然調節空氣的樹木都沒有,你自己是綠建築,旁邊的都不是,旁邊的空氣40度,難道會因為你是綠建築空氣到了這個建築就變成28度,那是不可能的事對嗎?用膝蓋想都知道,要有20幾度的空氣就用靠冷氣吹,但是如果你旁邊的大樹夠多,要熱也熱不到哪裡去,而且還不用花電錢,大樹底下再拿幾支電風扇吹應該就很涼了.因為某個角度看,那也是一個天然的冷卻散熱水塔.

當然種樹不是一朝一夕,樹高3米以上才會比較有遮蔭的效果,小樹的葉片面積有限,所以要種大樹,我們去森林裡面,自然而然就會覺得心情平和,因為空氣,溼度,氧氣會比都市裏面的品質好很多,這些都是森林裡面樹木的功效.所以說種樹救經濟,過度的開發早晚會被大自然反撲,種樹才是救經濟跟救地球最好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