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危機來臨,冷卻水塔就先不排放以省水.至於可以省多少水?
最簡單的算法就是冷卻循環水量的0.25%*實際溫差除以10.
舉個例子:
假設一台主機是500噸,所以循環冷卻水量是 500*3GPM=1500GPM.一般設計溫差是5度C或5.5度C.就用5度C比較好計算.
如果主機跑出來的實際溫差是4度C,那麼排放量就是
500*3*0.0025*4/5=3GPM. 3GPM=11.355公升.
一個小時耗水量就是681.3公升,一天就是16351公升.換算成噸就是16噸水.
計算水量非常簡單,但是實際數字跟計算結果一定差很多,因為主機的負載一定會飄,所以最科學的方法就是水表,然後把它記錄下來.
最近的缺水應該不會是單一事件,而是變常態,為什麼這麼講?國內水庫淤積跟自來水漏水的問題由來已久,依照國內的政治環境要解決可以說幾乎不可能,至於為什麼原因很多,也不用去分析,基本上就是政治人物跟政府無能,沒有魄力去做長治久安的工程.
水多就拿桶子裝起來,但是第一.這個裝水的桶子不夠多,第二.桶子裡面都是泥巴,然後配的管子又一堆洞,這樣水會夠才怪.但是就是很奇怪,大家都知道問題在哪裡?也知道怎麼解決,但是就是沒辦法解決.這就是台灣很奇怪的現象.要分析問題,提出看法每個人都有一堆說法跟看法,但是要犧牲一點,做一點事大家就又都沒辦法.全台灣水管有多長?全部挖掉重做改明管,漏水就好查了,雖然醜但是實用,就配在現有的馬路旁邊或是跟電線一起跑,
難道這樣不行嗎?每當有一個意見出來,一定又會有另一個反對意見,然後最後就是在那邊瞎耗.
老天爺的威力最大,不下雨就搞死一堆人了,現代的城市高度依賴各種公用能源的供應,沒水跟電就完了,所以我一直認為無論住在哪裡,越接近大自然可飲用水源跟環境越近的才是好地方,而不是在擁擠的城市裡面.不過很奇怪,住在城市裡面的人好像也沒多少人意識到這個,不然房價怎會越來越高?
在台北30幾坪的房子要2.3千萬,沒有獨立電源,沒辦法自備發電機,水源也沒有,我常在想,這種地方完全經不起一次嚴重天災的衝擊,萬一一個大地震,或是真的嚴重乾旱(地球沙漠化是趨勢,太陽的耀斑似乎也在加強),這種幾千萬的房子根本沒那個價值,可是看在錢的份上他又在數字上上代表一個很多的財產.
台灣這幾十年來對於基礎建設的投資太少了,都在口水中耗掉了,對於開發利用水源,電力,環保都沒有什麼進展,都市化可以在短期讓人擁有巨大的財富,可是長期的環境危機卻是持續不斷在累積,這是台灣人的共業,天不明水不清早就很久了,身為這塊土地的人民,或許這一代還可以勉強度過,但是下一代,下下一代以及下下下一代的人呢?
生存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因為危機越來越大.擁有再多的財富終究還是大地的子民,乾淨的土地跟空氣都沒了,即使住在幾億的豪宅內又如何,出了門還是要面對這些,
以前是政治上不自由,現在變成環境不自由,其實沒水也好,大家自然會省著用,現在是供五停二,如果今年的雨量都不來,那麼供四停三或是供三停四都不是不可能.
現在買水的行情一噸要650,這是我客戶告訴我的,按照上面的算法,假設真的沒水都要靠買水度日,以一天20噸計算,一天就要一萬三了,對於用水大的工業大戶非常傷,921那次水管破裂桃園縣大停水,有的客戶光買水就買掉幾百萬,可見得能源有多麼重要.
總而言之,每個公司或家庭都應該有自己的能源管理及應變計畫,要靠政府太難了,因為民主政府失能在各國是普遍現象,現在外面賣水塔跟水車生意大好,行情一路追漲,這是水車業跟水塔業難得的好商機,就跟納莉颱風來時有庫存發電機賺翻了一樣,因為那時台北大停電,要做生意只好高價租發電機.
主機冷卻水塔的用水量不是只有排放,蒸發才佔大宗,大概就是1%左右,如果真的買水比買冰機貴,那麼應該考慮買一台氣冷主機,不過現在這種時機要買應該也買不到,第一供應商少,第二氣冷主機噸數不大,對於對輒幾千噸或是幾百噸的主機客戶來講沒辦法,400噸左右的氣冷主機體積就已經非常大,機房又要大改造,緩不濟急.
不管如何,能源安全在每一個國家應該都是高度戰略性的高度來處理,這次缺水一定會度過,只是會干擾到一些現狀,至於未來,再說吧,大自然會自然淘汰不適合生存的個體,對於天,除了敬畏,也要感謝他才能有威力讓人類改變自己愚蠢的行為,前幾天我們的總統說他不知道他任內發生的一些事,我們台灣人對很多事也都是不知道,其實不知道也無所謂,老天爺會自動幫我們安排,安啦,天佑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