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軟體致勝

天氣變化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人類很多活動都跟天氣有關.很多工程也是跟天氣有關.天氣熱裝冷氣,天氣冷裝暖氣,食物保鮮靠冷凍冷藏,除了機械裝置,背後控制它們運行的就是軟體邏輯.

對大型系統來講,耗電動輒幾千kw,設置監控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可是監控有發揮節能效用的系統多嗎?其實是不多的.為什麼這麼講?監控的點數不是問題,問題在這些數據整合回來以後,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值?

以空調來講,整體的耗電量越低越好,但是用什麼數值當目標?一般來講,冰水機房的效率應該壓在生產1噸冰水耗用電量1.1kw以內,這樣算起來cop值應該在3.2左右,其實不算太好.可是如果連這個數字都做不到,那就代表有節能的空間並且必須好好改善.

可是實際上能達到這個數字的機房或是有這種統計數據的機房並不多,因為天氣是不斷在變化的,若是天氣變了,天氣熱跟天氣冷的數字不一樣,天氣熱狀況下能做到一噸冰水耗電1.1kw不錯,可是天氣冷的時候還跑出這種數據就太糟糕了,因為這個數字還必須跟天氣連動,那麼一來,這個耗電數據變成一直變動的數字,管理跟監督的難度變大了.

數字不好的時候原因是什麼,怎麼控制?有什麼方法可以控制?說穿了,就是要有一套夠聰明的程式去判斷系統的負載大小,負載大開大機,負載小開小機,這樣子整個系統最省電.

可是大型系統或許因為監控點數不夠,或許因為人員的管理制度,或許因為軟硬體能力不足,要做到動態的開關機有困難,所以電費就很難降了.|那麼這些設備要花多少錢?少的幾十萬,大的幾百萬或是千萬也有可能,老闆不願花錢,那其實什麼都別講了,不花錢怎麼有辦法改善.

一個大的問題,系統最省電的運轉點在哪裡?相信大部分的業主根本不知道.而所謂系統最省電的點到底存不存在?數據出來合不合理?在很多的情境當中,追求最佳化是目標,但是機會跟風險通常同時存在,系統設計的容忍度到底在哪裡?

很多的問題必須解決,通常人的心理是這樣,對於不熟,不懂的東西都是採取迴避的態度,如果後面還牽扯到錢,假設跳一次影響的是營業額,影響到生產,甚至整個系統可能崩潰,那麼做這樣的改善或嘗試是否有意義?為了那個1%2%的數字去冒那個險.

所以在花錢之前,很多時候是心理因素跟決心,接下來才是技術跟能力,可是一個問題是時間是不斷往前走,除非時間倒流,不然任何事物基本上都必須付出代價,就像我前面講的,上面的人要的是目標跟數字,下面的人要的是安全跟保險,所以很多時候當你把東西搞懂了,時間也過了,或是技術又已經進步了,現在的投資不代表在未來能夠回收,那麼一個問題,能用就好,值得花錢去改善嗎?

系統的大小跟調校也影響造價,對一般人來講,就像大部分人會開車,但是不會調整性能,節能所必須做的很大一塊是在調校系統的效能,改變控制點並且不失控,這要花很多的時間,很多時候測試跟調整花的時間比安裝更多.

在台灣目前的環境當中,很多要的是結果,可是中間的過程如果沒溝通好,站在廠商的立場,支出大於收入無利可圖是沒人要做的,也因此,雖然各方一直要求要如何達到節能的目標,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做的事情根本就徒勞無功,廠商也不見得拿到什麼好處,重點就是動態的變化很難衡量,因此雖然設備裝了,反效果的也是很多,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就像很多節能的方案裝了監控,裝了變頻,因為缺乏調校,沒效的比比皆是,只是很多時候礙於顏面不能說而已.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行銷的社會,充斥了很多不實的謠言和廣告,但是內裡的基礎很難用文字或廣告說明,尤其是應用跟軟體,我常舉一個例子,給一個普通的人一把最好的刀跟材料,要他做出媲美大廚級的食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系統性的應用,因此,在廣告或是行銷裡面沒辦法看到精髓,那麼空有一個華麗的外殼,內裡卻是空的有何用處?

今天很多人都把智慧財產朗朗上口,沒錯,人類的進步很多是靠前人的經驗和智慧的累積所積累來的,可是如果自己不努力,看到這些以不同的程式碼寫成的控制,如果自己完全沒有基礎,就算給你看也沒用,因為根本就看不懂,而這正是工業先進國家最強的部份,而台灣在這塊基本上差遠了.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台灣可以找到的資料都是形式上的東西,根本對節能的幫助不大,因為只要一個控制不對,一堆的硬體作動的點不對,節能反而變耗能.一個沒帶程式碼的華麗PTT簡報檔是可以幫助人做決定花錢做改善,可是這些最關鍵的程式碼如果沒有發揮它的功能,前面做的東西等於就是白做了.或是沒辦法達到最佳的效能.

簡單講,台灣在培養軟體人員的眼光跟資源太少了,一個有2000個或是3000個監控點的工業生產廠房是否有專職的軟體人員其實是大哉問,就軟體來講,硬體是軟體功能的體現,硬體可以輕易的造冊跟清點,軟體的功能要怎麼清點?一套軟體如果控制50個重要的設備運轉,它的時序,回饋,備轉,檢修跟維護,文件資料是否齊全,在我都有看來很大的進步空間.而這樣的人在企業裡面的待遇,福利是否合理,是約聘還是專職?如果公司有一個職位是做這樣事情的人,它的績效如何評估?管理如何管理?

所以在現行的情況之下,除非是軟體公司,不然廠務面的軟體有專人管理的幾乎是沒有的,有時候就算原始碼調出來,即使只是一些階梯圖,客戶也看不懂,還是要叫外包廠商來看,長久下來,廠務系統因為缺乏軟體的有效管理,如何有辦法運轉最佳化?接下來發生在管理面的問題就是很難有實效,有時被逼急了,只好作假數據騙長官,反正長官也不懂.

能源的管理非得有有效的軟體跟數據才能竟其功,可是看看台灣現在的企業,對能源管理這一塊,真正有用心在培養軟體人才的微乎其微,都是靠外包,就像我們現在的企業做代工的居多,有研發能量跟軟體人才的也是好少好少,在台灣經濟這麼不好的情況下,與其喊口號說要如何如何提升台灣的經濟,多用心在軟體能力的提升上才是正途,其他大概都是假的,聽聽就算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