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

汽車整修心得











花了將近10幾天的時間,終於把吉星整修好了,過程一切順利,引擎整修好了,換上新的離合器片,新的變速箱油封,新的冷氣壓縮機,新的一些小零件,主要是水系的,接下來就來說說整修的心得.

一部車開了12年,跑了30幾萬公里,理論上是要報廢了,那麼為什麼還要整修?殘值也剩沒多少,整修後的性能跟新車相比或許也會有一定差距,這麼麻煩的事情為什麼要做?

第一個動機是電視看多了,discovery跟國家地理頻道製作了好多這種老車重建的節目,自己的車老了,以前一些小症狀即使不處理也還是可以使用,就是一點不方便,就放著沒處理.一直有想要整個大整理的想法,但就是懶,沒那麼嚴重就不想弄,吃點機油,油封微漏,這些都沒辦法讓我有足夠的動力去大整理,直到車子故障的那一天,中午的時候冷氣壓縮機掛了,開在路上離合器系統又掛了,叫了拖吊車把車吊回家,這下車子連動都動不了,不弄不行了.

第二個動機是經濟因素,現在的新車要有同樣功能,同樣耐用的特性基本上已經沒有,這種車結構簡單耐用,不撞到的話要操壞真的是滿難的,現在的新車功能一大堆,裝上了一大堆電子零件,越多的零件代表故障率越高,便利的背後其實是更多的感測器跟系統在運作,我不喜歡這樣的組合,現在的汽車背後的設計思維叫做消耗經濟,東西的耐用年限是短的,這樣子車廠才可以從消費者荷包裡掏出更多的錢,花錢無所謂,可是為了車子的保養維修,花那麼多時間去照顧,進一次保養廠,花費幾千到幾萬,保養廠時間還要預約,哪有那麼多美國時間.

第三個動機是像現在這種有正統四傳功能跟底盤的車已經沒有了,鈴木的jimmy是唯一選擇,但是動力太弱了,馬力小又加自排,一台車60幾萬,我不喜歡自排車,除非不得已,不然我還是喜歡手排的,讓自己對動力有完全的掌控感,可以充分掌握動力跟扭力.

國外的汽車文化非常發達,玩車改車文化盛行,工資非常高,因為國外的文化是非常重視實做,衍伸出來的就是新車很便宜,但是修車改車很貴,在台灣因為國情不同,台灣地狹人稠,其實非常不適合發展汽車,因為通常都是短距離行駛,引擎的燃燒不好,在這次整理當中,引擎積碳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如果車子常常短距離行駛,汽油或是柴油在沒達到溫度之前汽化不好,燃燒後就容易產生積碳,我從進氣系統跟拆排氣管的過程中就發現這樣的問題.

在EGR閥,怠速馬達,進氣岐管裡面都發現好多積碳,這些積碳不是靠一般的保養可以解決的,要拆一堆零件才有辦法清.這些東西不清,會影響引擎的性能,當引擎燃燒得不好,不斷惡性循環下來,車子性能日益下降,耗油日漸增多,長久惡性循環下來,車子可以開,但開起來一定就是怪怪的,那麼一般人就會萌生換車的念頭,收入夠的可以,收入不夠的就又背貸款,然後再一次的循環,賺錢就夠難了,又跳一個錢坑下去,開車族應該很多都是這種狀況.

說說我這次整理的花費,自己的工資不算,總費用不過4萬左右,引擎整理花了2萬6,離合器組3千多,壓縮機3千5,其他一些水系的軟管,蓋子,雜七雜八的小零件大概幾千塊,總費用4萬有找,這幾天放假,開去山路給他跑一跑衝一衝,引擎轉速不要拉超過4千,一切都還好,代表整修完全,沒有品質上的問題,唯一一個是引擎的汽門間隙似乎大了一點,汽門聲有點大,這個有空再弄.

另外一個是水系,以前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密閉系統的水只要不消失,應該不用常常更換,事實上錯了,現代的引擎冷卻水的系統不是單純冷卻引擎而已,他還負責預熱進氣的管道,自排的還冷卻自排油,引擎的水道要塞到機會不大,因為管子比較大條.

但是在整個水循環系統中,次系統的管子很小,管徑大概就是2分,如果管路生鏽,很容易就堵住,水溫SENSOR是裝在主水道部分,次系統塞到根本感應不出來,現在新的引擎或是變速箱或許有更多的SENSOR感應這些溫度,但是水跟鐵結合就產生繡,上次就是因為引擎裡面的水蓋生鏽導致引擎進水,這次大拆,發現小管子的地方都塞死了,不過因為是手排,影響的就是進氣系統,怠速會比較不穩,可是以我的個性,這種問題基本上我不會去處理.

現在醒了,不管保養時程如何,必須注意水道的防鏽,堵到再來處理更麻煩,換水幾百塊不處理,到最後就要花更多的代價來處理這個問題,可能是幾千,也可能是幾萬,最壞的狀況就是整台車報廢.因為過熱產生的影響是系統性的,不會是單一零件更換就可以處理的.

最後我要說的是完成了這些事情到底有什麼感想,對於男人來說,車子就像自己的小老婆,也是平日必備的工具,看著本來要進廢車廠的車在自己手上重新又活了過來,心情當然是爽,雖然我有更好的車,但是後面有一個更重要的翻修原因是我答應兒子這部車要送他,作為他成年後未來學習的教材,其實我有兩本維修手冊,可是沒有實際動手做,你永遠也不會.我答應他就必須做到.

社會上有各行各業,有多少人是累計了實做的經驗才能在社會上混口飯吃,我一直認為現代的經濟模式就是一種剝削跟消耗型的經濟模式,有資金,有權力,有管道的人大賺其錢,技術是窮人翻身的唯一機會,很多開著名車的人進了保養廠,也是跟車廠在計較保養維修的多寡,因為你不懂技術,只能給別人剝削,你沒有富爸爸,沒有進入上流社會的人脈,沒有賴以為生的技能,不管走到哪裡,終究難以翻身.除非你的天賦異稟,但這種人太少了,簡單一個例子就是如果你想打籃球,身高只有1米七,在一陣2米長人面前不過就是侏儒.

外面這樣修要多少錢我不知道,不過我清楚的是科技越進步,窮人就越多,窮人越多,社會就越不安全,現代的社會必須追求均富跟安全,這才是發展的道路,科技產品一旦壞了, 一般消費者根本無能為力,汽車這種集合了各種科技的產品也是一樣,

只有自己掌握了技術就不用給人家賺,資本主義的發展就在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不然大家不會搞得那麼累,美國那些掌握技術跟專利的大公司拿走了多少業界的利潤?從一些社會現象的縮影其實可以清楚了解現在經濟的走向,只是看自己有沒有看清楚,行動來自觀念,要追上那些科技的發展對大多數人太難了,大數據,AI的發展最後的利潤還是會進入那些少數人的口袋,有沒辦法改善?辦法是有,提升教育跟技術這兩條路而已,把大學整併,資源集中辦大事.

現在的教育搞到學生出來東西都不會拿22K薪水,就是整個技職教育大失敗,當初的教改把這一整個世代的人都害慘了,以我自己修車為例,一個高職或是大學相關科系的學生,畢業的時候如果連我這個外行的人可以幹的事情都辦不到,那他在外面要怎會混?一個大學或是技職生,有資源可以這樣弄嗎?一人一台車給他弄,弄不好沒辦法畢業,這樣要花很多錢,現代的教育體系就是搞一些沒用的文憑,大學設太多了,資源分散,就沒辦法有錢去投資實體的東西,一套工具大家用,一套設備大家輪,軟體又不斷地在更新,這樣哪裡培養的出社會要用的人才,現代的科技進步更快,台灣跟得上嗎?

修車只是小事,人才的斷層才是大事,有事找不到人做,找到的人又不會做,台灣基本上就是這樣在虛耗,只要是做技術類工作的人,就知道我講的所言不虛,我是僥倖把車子搞好了,如果搞不好就整個必須廢了,人才在哪裡?培養人才的環境在哪裡?這些掌權的,高官厚祿制定政策的,真的要好好想一想,台灣再這樣下去,未來在哪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